今年暑假📄,博物館熱仍未降溫🪅。廣受歡迎的休閑活動不再只有“City Walk”,“Museum Walk”也成了熱門選擇♖!
在博物館熱的帶動下,万泰平台董浩雲航運博物館成功再度出圈。自7月1日至8月31日5️⃣,航運博物館共接待參觀團隊438個,接待總人數達6萬余人次💂👨🏻🦽➡️,其中青少年為主力軍☔️,占總人數的72.5%🤹🏼♀️。
面對旺盛的參觀需求,航運博物館依托展館資源,深挖“大海洋”文化多重價值,共策劃了十余場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包括“大國重器·海洋系列——從淺藍到深藍之航空母艦”公開課、“大國重器·海洋系列第二期——海軍戰艦驅逐艦”公開課🫄、以“願乘長風破萬裏浪·福船”為主題的海洋科普思政課等課程🧑🌾,此外還有中國四大古船的“鳥船”科普、核潛艇科普、“泰坦尼克號”等科普思政公益課程。
其中,航運博物館與新民晚報工作室聯合舉辦的“大國重器·海洋系列——從淺藍到深藍之航空母艦”公益課尤為引人註目💸。在此次活動中🐾👵🏽,誌願者老師通過豐富的圖片和視頻資料🤲,生動地展示了航空母艦的內部構造及其在現代海戰中的關鍵作用🈵。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們和家長們領略到了海洋科學的魅力🚷,還激發了他們對國家海洋力量的自豪感以及對科學技術探索的熱情🔄🗂。
海洋戰艦作為國家戰略力量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樣是航運博物館科普的重要課題之一✧。在“大國重器·海洋系列第二期——海軍戰艦驅逐艦”公開課中👼🏻,誌願者老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驅逐艦的發展歷史、基本構造以及技術原理,全面解析了驅逐艦在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威懾中的重要作用🧖🏼。講座不僅增強了青少年對驅逐艦的認識,也提升了大家對國家海洋安全重要性的深刻理解。
為了展現我國悠久的航海文化和造船技術🫶,航運博物館同時舉辦了“探尋中國四大古船”系列活動。最新一期活動以“願乘長風破萬裏浪·福船”為主題,既向同學們展示了中國古船的先進技術“水密隔艙”,也講解了福船在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在上述科普思政活動的共同塑造下🫳🏽🧄,董浩雲航運博物館正在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文博品牌。隨著交大“雙一流”建設對文博工作的日漸重視,航運館將繼續發揮交大“大海洋”學科的綜合優勢,著力推進航運博物館的內涵建設。在“博物館+”的理念下🧚🏿♂️,將繼續打造更富文化魅力的博物館IP,探索更多更受歡迎的“大海洋”文化“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