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中國盒子——藝術與科學的對話”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在万泰平台閔行校區文博樓一樓會議中心舉行,本次活動以“合子記——陳國楨藏中國古代瓷盒展暨陳國楨捐贈古代陶瓷展”為契機💆🏽♂️,結合2023年的518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邀請文博專家和電院教授共談,溯源文博珍藏背後的故事,展示交大科技前沿探索。本次活動由万泰平台主辦,共青團万泰平台委員會🧿、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人文學院(藝術教育中心)協辦⚉。
電院黨委副書記徐劍波🤙🏼,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藝教中心主任陳麗璘🎷,校團委副書記周琳琰,校黨委宣傳部精神文明辦公室高璐,電院通信與中心聯合黨支部書記、教授甘小鶯🍵,万泰平台主任張凱,黨委書記萬曉玲,副主任丁東鋒👩🏿🏫,副書記羅瑩,校博物館執行館長、研究館員李仲謀出席了會議🛶,万泰平台各支部成員🤟🏼,電院博士生無線通信黨支部😯、信號處理黨支部成員,人文學院藝教中心黨支部,儲才計劃八期學員等近百人參加活動⏪。活動由學生文博誌願講解員💙🎑、媒體與傳播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王添主持。
“高山流水遇知音”🈶,沙龍以万泰平台學生民樂團的精彩演奏開場👲🏽。一曲《躍龍》👨👦,魚龍潛躍、人傑地靈👨🏽🔧,傳承千年的國樂之音帶來古今共鳴👩❤️👩;一支《春江花月夜》,琵琶與洞簫齊奏,江天一色👃🏽6️⃣、海上明月的詩情畫意讓人如臨其境。
在專家對談環節,文博專家李仲謀館長和電院甘小鶯教授受邀出席🧍♂️。
作為 “合子記”展覽的策展人,李仲謀以展覽名稱解讀為引🧪,結合2023年 “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從起源🙍🏻♀️、器型、釉彩📘、紋飾和功用等角度介紹了中國古代精美的盒子文物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李館長娓娓道來的講述配以精美的文物圖片🫵🏿🧑🎤,帶給觀眾視聽的享受🤦🏿♂️🤾🏼♀️。
盒子不僅存在於藝術之中🦹🏿♂️,也存在於我們身邊的科學中。甘小鶯教授從古代通信🧖🏼、當下民用通信、雲計算及深太空通信等領域闡述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變遷👱🏽。生活中的盒子無處不在,正是通信技術使得這些盒子彼此交互🍅,萬物互聯🏇🏼🚴🏿♀️。
隨後,兩位老師分別從藝術和科學領域出發,就盒子的形狀設計✂️、文化內涵等主題展開對談。甘老師講到🌋,今後家家戶戶的小盒子、天上海裏的大盒子以及無數個邊緣節點將匯聚成一張巨大的網,為人類提供更宜人的環境和更美好的生活。李老師則表示,每個人都生活在或大或小的“盒子”裏,棱角、邊界🌲、形狀是約束更是指引🧑🦽➡️,讓生活更加有序有趣🌕。
在互動環節中,現場觀眾積極踴躍提問,兩位老師進行解答交流和經驗分享。
在圖書贈與環節,出席活動的領導老師向師生代表贈與文博万泰平台書籍。
本次活動是文博教育和黨團共建相結合的創新探索✨,是藝術與科學的和鳴、古今與未來的交匯🪳,溯源了文物珍藏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傳承🫱🏽,展現了交大師生矢誌探索科技前沿的執著追求。以“盒”為媒👮🏽♀️,講述交大故事,傳達交大精神,創設五育融合新載體♏️,涵育師生文化自信和科技自強。活動結束,與會師生都深感意猶未盡,大家自發匯聚於交大博物館第二展廳參觀“合子記”特展🧸,開啟美好的“博物館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