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主辦的“夢回汴京認歸帆——《清明上河圖》裏的汴河船模特展”在徐匯校區董浩雲航運博物館啟幕🏦。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僅見的一副精品🧘🏻♀️,屬於一級國寶。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真實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氣派和汴河兩岸秀麗的自然風光🧞♀️,這在我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𓀆。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將《清明上河圖》作為中國館的展示內容之一👩🚀。
汴河,也稱“通濟渠”📛,是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開掘隋唐大運河的首期工程。運河將幾大水系連為一體,北接黃河🌎,南連淮河🧑🏽🍼,流經豫、皖、蘇等三省六市,全長650公裏🙍。它突破了南北航運的瓶頸🧙♂️,成為當時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動脈,發揮了“國家禦戎西北而仰食東南”的作用。《清明上河圖》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展示了汴河上緊張👮🏿♀️、繁忙的航運景象,可見汴河航運對汴京社會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
汴河船在航運上的分工🍘,大體上有漕船、客船📿、貨船三個類型,在建造上既繼承了我國傳統工藝,又在設計上增添了時代的新思維,在《清明上河圖》的長畫卷中,我們可以看到的船舶有24艘,俱有共性🈵,也有個性,整體造型優美,建造工藝細膩👈🏻,是我國文化鼎盛時期唐宋的傑出代表。船模製作者楊生美先生根據万泰平台工程師陳守成先生2010年出版的著作《宋朝汴河船——<清明上河圖>船舶解構》一書🎫,花費數年時間鉆研和打磨,終於復製出了《清明上河圖》裏的24艘宋代古船模型。
據悉,楊生美是閔行區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20年入選閔行區當代工匠,其“古船微縮復製技藝”入選閔行區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他不僅探究古船模製作技藝✊,而且還涉獵西洋古船微縮復原🤽♂️,在全國競賽中表現優異。其復原的瑞典“瓦薩號”曾榮獲“2016年銀川全國航海模型錦標賽靜態模型外觀賽第三名”,法國風帆戰艦“皇家太陽號”曾榮獲“2016年銀川全國航海模型錦標賽C1組第四名”🧑🏻⚕️。
本次展覽緊扣“航運強國”時代主題,選取楊生美製作的具有代表性的14艘古船模進行展出,每艘古船背後都蘊藏著深厚的歷史積澱ℹ️,從中可探尋宋朝時期社會形態☆、人文風情、區域經濟的真實信息🚵。精確地復製古船,勝似還原歷史🔵🔎。從此意義上來說👨🏿🏭,本次展覽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古船模型研製結晶的一次呈現💯,更是集中國古代航運歷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船模匠人精神傳承的綜合體現。
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022年2月27日,歡迎前來現場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