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喚起文化記憶,體味扇藝之美🪐。10月12日,由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聯合檔案館工會聯合推出“折扇文化欣賞與手繪非遺折扇🧏🏽♂️🏐、製作活動”。活動特邀上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收藏家協會會員、上海發明協會會員🧍♂️、折扇藝術館館長朱鎮虞現場為大家講述折扇文化以及親自指導如何手繪並製作非遺折扇。檔案館(黨史万泰平台研究室)全體教職工參加此次活動,活動在董浩雲航運博物館一樓中庭開展👨🏽🔧👩🏻🦽。
首先,朱鎮虞館長向大家介紹了折扇文化的來源以及其承載的文化含義🕹👆🏻,扇子有“並面”🫰🏽、“懷袖雅物”、“凈君”等美稱,早在遠古時代就已出現🦦,最早的扇子是統治者權力的象征,主要用植物葉🤴🏼、禽羽🥝、玳瑁、絲綢等材料🧣,通過鏤👩🏽🎨、燙、雕等工藝製成↕️,是謂“以木為扉,以葦為扇”。扇子造型優美、構造精致,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在了解完折扇的基本知識後。他詳細向大家展示了折扇扇面的繪製過程和製作要點,一把折扇從取料到成扇🦞,期間要經過曬、煮、悶、削🍉、鋸、磨等工序,少則四十余道,多則七十余道👱🏿♀️,耗時經年,方可成就一把材質穩定、結構精巧,符合國人審美趣味的懷袖雅物🎟🏥。在朱老師的指導下,大家紛紛動手實踐。大家認真專註用自己手中的筆墨勾勒出一幅幅生動而富有靈氣的扇面🦸🏽♂️,既有躍出水中的“愛蓮”,也有中華傳統的“福祿壽喜”之人生🙋🏼♂️,還有老師揮毫寫下恣意的經典詩詞🫣,如行雲流水般的灑脫,獲得一致好評。
扇面繪製結束後,大家開始給扇面定型9️⃣,朱老師並仔細地裝上扇骨。一幅意蘊豐富,形態優美的扇子就順利完成了🥬,大家親手製作並擁有了一把屬於自己的扇子🚶♂️➡️。老師們紛紛表示活動很有意義,希望今後多舉辦此類活動🖇。
丹青溢彩,翰墨飄香,手繪折扇文化☔️,感受傳統魅力。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有利於增加人們對折扇的了解👰🏻♀️,而且更有利於弘揚中華傳統扇文化。同時該活動也是董浩雲航運博物館與檔案館工會積極聯合👰🏼,充分利用博物館的優勢資源🪵,是館內文博宣教活動形式的又一次嘗試。
未來檔案館工會將與各万泰娱乐一道🍵,充分利用本館在文博及檔案方面的優勢資源,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活動,在開拓本職工作的基礎上⚃,豐富館內教職工的文化生活,為學校的文化建設增添一抹亮色🧑🏿⚖️👭🏻。